如何运用运营思维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李悦敏
发布日期:2016-07-21浏览:6525
我们初出茅庐,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常常看中的是薪资待遇、工作是否轻松、是否体面等外职业生涯的发展,而较少的关注是否能得到技能和品性方面成长、是否有足够可支配时间学习等内职业生涯的发展。然而,这些外在的因素极易发生变动,而且在你内功不好、不足以匹配相应的外职业生涯的情况下,这种能力和野心的不匹配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困扰。
运营中常涉及到的四种思维方式
一、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一个点出发,进行思维的多向扩展,最终产生出许多个方案,而不是唯一方案。
过往的经历会对我们现在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想要回避这种影响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运用发散性思维,先罗列出过去对自己较重要的事件或经历,然后根据现有状况进行收敛和总结,由此顺势推导出现在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之前在一本人物访谈杂志上看到一篇采访报道,说的是一位从业10余年、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中学教师的职业故事。这位教师在她大学快毕业时,非常困惑于自己毕业后要从事什么工作,于是她去问她的老师、同学,甚至做了很多职业测试。结果无一不是指向教师、培训师之类的工作。但当时的她渴望丰富多彩的工作环境,认为自己生性自由,活泼好动,毅然决然的想摆脱这些“枯燥”的岗位。
于是毕业后,她做销售,站过柜台;也自学过设计,从事电商美工;进过外企,做了一段时间的采购…3年间她换了6份工作,无一例外,这些工作她都没做得长久…最后,家里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托关系给她找了份中学语文老师的工作。这次她似乎认命了,也不再抵触这个选择,决定潜下心来去做好教师的岗位。出乎意料的是,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7年,2年就从初出茅庐、站上讲台时战战兢兢的“菜鸟”老师,最终成为侃侃而谈、深受学生爱戴的“美女老师”…她天生就是一块当老师的料!
“其实,后来我也分析过为什么我能做好老师这个岗位:儿时,我特别喜欢看书,喜爱文学和历史;在中学时,我就特备喜欢给人分享我看到的新奇事物、珍闻趣闻,谈到这些时,我根本不知疲倦;在大学期间,我的演讲技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大家在遇到功课上的难题时,总会想到我,恰好我又好为人师…我想,这跟后来我在教师岗位上的如鱼得水有很大关系吧”,她如此解释自己在教师岗位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的确,过往的经历会对现在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看看已故的乔帮主是怎么说的吧:
“你无法在展望未来时串联点滴,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其升华。所以你要相信,这些点滴片段会在未来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要相信某种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因缘甚至是其他一切。这种方法从来没有让我失望,在我的生活中,这种意念造就了我的与众不同”。
基于此,我让同学的弟弟给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列一个清单,主要是一些他以前和现在经常做的,是他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或经历,包括且不限爱好、成就、理想,列出来,经过我整理后,是这样的:
3
经整理后的同学弟弟的过往经历
我把他所有的事件划分为3个阶段,即儿时、中学和大学,这几个时期可以统称为“青少年”,这段时期所经历的人和事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当然职业发展也不例外。我再按事情的属性进行细化,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禀赋”图:
4
同学弟弟青少年时期的“禀赋”划分
上图所反映的内容是我将同学弟弟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事情归类所得到的禀赋划分结构,这些他所喜欢、经常性的、有着深刻记忆的事件塑造了现在的他,从这些事件或经历中,我大致归纳出了他身上所具备的三种禀赋/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和商业能力。这些禀赋/能力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岗位(大类):
创造能力:画家、作家、设计师(美工、网页设计师、UI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三维设计师)…
交际能力:教师、销售、商务拓展、媒介合作、培训师…
商业能力:运营、市场、策划、直接创业…
最后,他从这些清单里选择了商务拓展,觉得这个自己比较喜欢,也能跟之前的经历相匹配。当然,日后能做出什么业绩,还得靠他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咯。
二、逆向思维和流程化思维
逆向思维是一种一种逆转因果的思维方式,从原因可以推知结果,反过来从结果也可以反推原因或步骤。
流程化思维是把整个事件的进程细分为几个步骤,再对每个步骤进行逐个击破,以期有序、稳步的推进整个事件的发展。
之所以把这两种思维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运用逆向思维从目标/结果推导出需要实现的前期步骤后,需要一步步精细化的把这些步骤变为可执行的流程环节,并找出各个环节的关键系因素,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环节的实现变得可执行、可量化。
运用逆向思维来规划职业生涯,需要你有一个明确的大目标,由此目标进行拆解、倒推,从未来倒推至现在,它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路径刚好相反。接下来,再将这个路径变成一个可执行的流程,流程之中包含许多更细一些的环节。
比如你想在10年后财务自由,这个终极目标要达成的话,现阶段靠打工是完成不了的,只有通过创业当老板实现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这个10年后的目标应该是成为CEO水准的人物,前期是准备工作。倒推的话,成为CEO需要由总监升上来,总监需要从经理升上来,而经理需要从主管的位子上往上爬…同时,各个级别所具备的能力和视野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要一步步事先自己“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的终极美梦,还是得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打怪升级变强呢!
6
运用逆向思维倒推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当然,上面的路径其实很粗,你还需要确定在哪个行业发展,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可能有些环节你不用经历,比如某些创业公司直接从专员干起,做个一年半载就可能是经理总监级别的(要相信,在这个提倡“万众创业,大众创新” 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上面以职业层级的发展来规划路径,还可以从时间上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见下表:
7
在时间维度上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从上表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职业发展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进行规划,每个阶段可以定下自己需要改进或是加强的模块,然后钻进去,对这些模块进行细化,列出能够执行的条款,最好能够量化(如社交上交几个好朋友、经手几个项目等)或者用里程碑的事件作为该阶段的结束和下一个阶段的开始(如升职、加薪等)。
说到制定规划和目标,不得不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SMART原则,即S=Specific(明确性)、M=Measurable(可衡量性)、A=Attainable(可达成性)、R=Relevant(相关性)、T=Time-based(时限性)。
8
目标管理的SMART法则
Specific(明确性)
明确性就是要把你想要达成的职业目标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涉及到如何定义目标属于达成状态,此时就需要设定一个无歧义的标准。比如,你需要在下半年完成10篇工作总结的撰写;年底自己运营的公众号粉丝数达到1000。
Measurable(可衡量性)
可衡量性进一步诠释了明确性,而且它指明了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感知的,能够量化的。比如上面所提及的2个例子---10篇工作总结和粉丝达到1000。
Attainable(可达成性)
可达成性表面目标必须是符合实际的,通过现有资源或能力能达成的。目标制定既不是放卫星,遥不可及,也不是原有基础上的九牛一毛,毫无建树,而应该是切合当下的资源、有一定程度提高。比如,如果你想在2年内实现财务自由,从事的岗位是运营,仅靠自己的努力,这种目标是很难达成的,只会挫伤自己的信心。
Relevant(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我们在目标制定和实现的过程中,要做与目标相关的事情或任务,而不是把时间花在跟目标明显无关的事物上(吃饭、睡觉、休闲等活动除外)。比如我们要学好运营,可以看心理学、统计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我们的运营功力,但阅读生物学方面的书籍,得到的收益明显与所耗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不成正比,除非你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
Time-based(时限性)
时限性是指我们的目标是有时间限度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目标或拆分后的小目标。我们不能用“不久”“将来”或“几个月内”这样模糊的时间概念去规划目标,而应该指明是哪一天或哪一个细分的是时间段内完成(拆解的)目标。
综上,运用逆向思维将终极目标拆解成许多小目标,再经流程化思维理顺这些阶段性目标,进一步细化这些小目标,再运用目标管理SMART法则去制定目标,将职业规划变得可执行。
三、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系统级别的思维方式,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并找到其中的关键性环节,抓住本质,深刻分析并系统性的制定行动方案,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高绩效。
运用结构化思维来规划职业的发展方向,确定未来几年在哪个领域做什么样的事情,找到职业生涯中的关键性变量,对照这些关键性变量,根据自己旧有的经历/经验、现有的实力和未来的理想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我们在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会经历跳槽和转业,有时候是从同行业的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有时候从另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的同一个岗位,也有直接跳到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总的来说,职业发展所要考虑的2个关键性因素可以归结为行业和职业,当然其中也会夹杂公司之间的流动,详见下图中的职业生涯矩阵:
10
运用结构化思维规划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矩阵
从上图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大体上沿着两条路径发展,期间会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
1.在相同行业、相同岗位上不断求发展---职业生涯丰富型。这种职业发展路径很清晰,适合于传统行业、国有企业等,比如从事工程师这个岗位,其职业发展路径依次为:
工程师I→工程师II→工程师Ⅲ→工程师IV→工程师V→高级工程师
2.在相同行业、不同岗位上不断求发展---类种专攻性型。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个人从事网页设计岗位,从实习生做起,在不同的公司,有两种职业发展路径:
(1)技术-产品路线:
网页设计→高级网页设计师→UI→UE→产品策划→产品经理→产品总监
(2)技术-运营路线:
网页设计→高级网页设计师→SEO→SEM→运营主管→运营经理→运营总监
可以看出,此人前期是以网页设计技能作为切入点,但后期随着工作的深入,不断寻找和兴趣及工作岗位的切入点,会get策划、运营、引擎搜索和产品方面的技能,最后到达管理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高级管理者。
3.在不同行业、相同岗位上求不断发展---技能专攻型。此种职业发展路径广泛见诸于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原因包括且不限创业公司的寿命短导致人员流动性大、行业间经验的可转移性强和互联网时代对于从业者复合技能的要求高。如孟醒,人称“雕爷”,做过讲师和作家, 先后创立“薛蟠烤串”、“阿芙精油”、“雕爷牛腩”、“河狸家”等9个品牌,横跨教育、餐饮、美妆行业,行业跨度之大令人咋舌,他对品牌运作的熟稔,使他这几份事业、这几个品牌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就。当然,这个类型的代表性人物还有“三节课”的发起者、运营界的大牛---黄有璨,他选择横向的去了解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运营逻辑,在不同的行业中去接手不同的运营项目。
4.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求不断发展---职业生涯变换型。此种职业发展路径风险极高,一般人可不要轻易尝试,但正所谓“高风险高收益”,要是转身成功,那收益也是“刚刚”滴!比如,年轻人喜欢的网络连续剧《万万没想到》,它是由一个自称“叫兽易小星”的奇男子导演的。“叫兽” 自2006年从长沙理工大学毕业后,按部就班的从事了本专业的对口工作---加入了路桥公司做监理工程师。然而,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在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摄像头之后他开始把自己打游戏的过程录下,配上解说,放在网络上,没料到竟引起了关注。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
2011年他和来自土豆的范钧、柏忠春一起成立了影视公司万合天宜;
2015年12月,第一部电影《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全国上映;
2016年3月8日,在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中排名第6名。
此刻,乔帮主的话再次在耳边响起:
要有勇气追随心声,听从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其他事情都是其次的。
5.在同一行业、同一公司中求不断发展---事业人才(相同岗位)和职业经理人才(不同岗位)。实际上,这两种职业发展路径属于前面提及的职业生涯丰富型和类种专攻性型种的特殊情形,都是在同一公司里完成自己的职业成长。不同的是,前者一直专注于同一岗位的锤炼,终极目标是成为某一项技能/细分领域的大师级管理人才,后者则是在同一公司的不同岗位间轮岗,以期达到对公司内部各环节事务的熟悉,培养全局性视野,终极目标是成为CEO(首席执行官),掌管整个公司的运转。
老实说,当前的时代,这种忠心耿耿、一直在同一个企业做的员工实在太少了,要不到达一定瓶颈后出来单干,要不公司没有这么长的寿命。总之,这类情形实在太少!
写在最后
中国古人讲“内圣外王”, 意思是说:作为人,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以达到一种崇高的人生状态;“外王”是从事政治实践及其它社会事务,以建功立业。只有内在强大无比了,才能建立外在的不朽功业。其实,放在职业发展里讲,就是“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了。
“内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兴趣、天赋、能力及动机等内在的、不易被人所察觉的特质,受内外部的影响,它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而且是连续性的,不会有间断;而“外职业生涯”是指人的职位、社会角色、薪资等外显境况,它受内职业生涯的影响,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极不稳定。
我们初出茅庐,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常常看中的是薪资待遇、工作是否轻松、是否体面等外职业生涯的发展,而较少的关注是否能得到技能和品性方面成长、是否有足够可支配时间学习等内职业生涯的发展。然而,这些外在的因素极易发生变动,而且在你内功不好、不足以匹配相应的外职业生涯的情况下,这种能力和野心的不匹配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困扰。所以,在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时候,不要太在意薪资、舒适这些眼前利益,而要把目光放长远,以期在最短时间内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就像杨澜所说:
你唯一能把握的是成长~
同时,不管我们做出何种选择,都会像那位上文所提及的老师那样,你的某些东西永远铭刻在了你的身体和记忆里,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难以改变,最终带领你走向终极目标的不是别的,就在这些永远不会改变的东西!
运营中常涉及到的四种思维方式
一、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一个点出发,进行思维的多向扩展,最终产生出许多个方案,而不是唯一方案。
过往的经历会对我们现在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想要回避这种影响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运用发散性思维,先罗列出过去对自己较重要的事件或经历,然后根据现有状况进行收敛和总结,由此顺势推导出现在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之前在一本人物访谈杂志上看到一篇采访报道,说的是一位从业10余年、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中学教师的职业故事。这位教师在她大学快毕业时,非常困惑于自己毕业后要从事什么工作,于是她去问她的老师、同学,甚至做了很多职业测试。结果无一不是指向教师、培训师之类的工作。但当时的她渴望丰富多彩的工作环境,认为自己生性自由,活泼好动,毅然决然的想摆脱这些“枯燥”的岗位。
于是毕业后,她做销售,站过柜台;也自学过设计,从事电商美工;进过外企,做了一段时间的采购…3年间她换了6份工作,无一例外,这些工作她都没做得长久…最后,家里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托关系给她找了份中学语文老师的工作。这次她似乎认命了,也不再抵触这个选择,决定潜下心来去做好教师的岗位。出乎意料的是,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7年,2年就从初出茅庐、站上讲台时战战兢兢的“菜鸟”老师,最终成为侃侃而谈、深受学生爱戴的“美女老师”…她天生就是一块当老师的料!
“其实,后来我也分析过为什么我能做好老师这个岗位:儿时,我特别喜欢看书,喜爱文学和历史;在中学时,我就特备喜欢给人分享我看到的新奇事物、珍闻趣闻,谈到这些时,我根本不知疲倦;在大学期间,我的演讲技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大家在遇到功课上的难题时,总会想到我,恰好我又好为人师…我想,这跟后来我在教师岗位上的如鱼得水有很大关系吧”,她如此解释自己在教师岗位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的确,过往的经历会对现在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看看已故的乔帮主是怎么说的吧:
“你无法在展望未来时串联点滴,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其升华。所以你要相信,这些点滴片段会在未来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要相信某种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因缘甚至是其他一切。这种方法从来没有让我失望,在我的生活中,这种意念造就了我的与众不同”。
基于此,我让同学的弟弟给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列一个清单,主要是一些他以前和现在经常做的,是他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或经历,包括且不限爱好、成就、理想,列出来,经过我整理后,是这样的:
3
经整理后的同学弟弟的过往经历
我把他所有的事件划分为3个阶段,即儿时、中学和大学,这几个时期可以统称为“青少年”,这段时期所经历的人和事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当然职业发展也不例外。我再按事情的属性进行细化,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禀赋”图:
4
同学弟弟青少年时期的“禀赋”划分
上图所反映的内容是我将同学弟弟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事情归类所得到的禀赋划分结构,这些他所喜欢、经常性的、有着深刻记忆的事件塑造了现在的他,从这些事件或经历中,我大致归纳出了他身上所具备的三种禀赋/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和商业能力。这些禀赋/能力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岗位(大类):
创造能力:画家、作家、设计师(美工、网页设计师、UI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三维设计师)…
交际能力:教师、销售、商务拓展、媒介合作、培训师…
商业能力:运营、市场、策划、直接创业…
最后,他从这些清单里选择了商务拓展,觉得这个自己比较喜欢,也能跟之前的经历相匹配。当然,日后能做出什么业绩,还得靠他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咯。
二、逆向思维和流程化思维
逆向思维是一种一种逆转因果的思维方式,从原因可以推知结果,反过来从结果也可以反推原因或步骤。
流程化思维是把整个事件的进程细分为几个步骤,再对每个步骤进行逐个击破,以期有序、稳步的推进整个事件的发展。
之所以把这两种思维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运用逆向思维从目标/结果推导出需要实现的前期步骤后,需要一步步精细化的把这些步骤变为可执行的流程环节,并找出各个环节的关键系因素,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环节的实现变得可执行、可量化。
运用逆向思维来规划职业生涯,需要你有一个明确的大目标,由此目标进行拆解、倒推,从未来倒推至现在,它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路径刚好相反。接下来,再将这个路径变成一个可执行的流程,流程之中包含许多更细一些的环节。
比如你想在10年后财务自由,这个终极目标要达成的话,现阶段靠打工是完成不了的,只有通过创业当老板实现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这个10年后的目标应该是成为CEO水准的人物,前期是准备工作。倒推的话,成为CEO需要由总监升上来,总监需要从经理升上来,而经理需要从主管的位子上往上爬…同时,各个级别所具备的能力和视野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要一步步事先自己“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的终极美梦,还是得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打怪升级变强呢!
6
运用逆向思维倒推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当然,上面的路径其实很粗,你还需要确定在哪个行业发展,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可能有些环节你不用经历,比如某些创业公司直接从专员干起,做个一年半载就可能是经理总监级别的(要相信,在这个提倡“万众创业,大众创新” 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上面以职业层级的发展来规划路径,还可以从时间上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见下表:
7
在时间维度上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从上表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职业发展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进行规划,每个阶段可以定下自己需要改进或是加强的模块,然后钻进去,对这些模块进行细化,列出能够执行的条款,最好能够量化(如社交上交几个好朋友、经手几个项目等)或者用里程碑的事件作为该阶段的结束和下一个阶段的开始(如升职、加薪等)。
说到制定规划和目标,不得不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SMART原则,即S=Specific(明确性)、M=Measurable(可衡量性)、A=Attainable(可达成性)、R=Relevant(相关性)、T=Time-based(时限性)。
8
目标管理的SMART法则
Specific(明确性)
明确性就是要把你想要达成的职业目标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涉及到如何定义目标属于达成状态,此时就需要设定一个无歧义的标准。比如,你需要在下半年完成10篇工作总结的撰写;年底自己运营的公众号粉丝数达到1000。
Measurable(可衡量性)
可衡量性进一步诠释了明确性,而且它指明了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感知的,能够量化的。比如上面所提及的2个例子---10篇工作总结和粉丝达到1000。
Attainable(可达成性)
可达成性表面目标必须是符合实际的,通过现有资源或能力能达成的。目标制定既不是放卫星,遥不可及,也不是原有基础上的九牛一毛,毫无建树,而应该是切合当下的资源、有一定程度提高。比如,如果你想在2年内实现财务自由,从事的岗位是运营,仅靠自己的努力,这种目标是很难达成的,只会挫伤自己的信心。
Relevant(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我们在目标制定和实现的过程中,要做与目标相关的事情或任务,而不是把时间花在跟目标明显无关的事物上(吃饭、睡觉、休闲等活动除外)。比如我们要学好运营,可以看心理学、统计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我们的运营功力,但阅读生物学方面的书籍,得到的收益明显与所耗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不成正比,除非你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
Time-based(时限性)
时限性是指我们的目标是有时间限度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目标或拆分后的小目标。我们不能用“不久”“将来”或“几个月内”这样模糊的时间概念去规划目标,而应该指明是哪一天或哪一个细分的是时间段内完成(拆解的)目标。
综上,运用逆向思维将终极目标拆解成许多小目标,再经流程化思维理顺这些阶段性目标,进一步细化这些小目标,再运用目标管理SMART法则去制定目标,将职业规划变得可执行。
三、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系统级别的思维方式,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并找到其中的关键性环节,抓住本质,深刻分析并系统性的制定行动方案,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高绩效。
运用结构化思维来规划职业的发展方向,确定未来几年在哪个领域做什么样的事情,找到职业生涯中的关键性变量,对照这些关键性变量,根据自己旧有的经历/经验、现有的实力和未来的理想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我们在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会经历跳槽和转业,有时候是从同行业的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有时候从另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的同一个岗位,也有直接跳到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总的来说,职业发展所要考虑的2个关键性因素可以归结为行业和职业,当然其中也会夹杂公司之间的流动,详见下图中的职业生涯矩阵:
10
运用结构化思维规划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矩阵
从上图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大体上沿着两条路径发展,期间会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
1.在相同行业、相同岗位上不断求发展---职业生涯丰富型。这种职业发展路径很清晰,适合于传统行业、国有企业等,比如从事工程师这个岗位,其职业发展路径依次为:
工程师I→工程师II→工程师Ⅲ→工程师IV→工程师V→高级工程师
2.在相同行业、不同岗位上不断求发展---类种专攻性型。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个人从事网页设计岗位,从实习生做起,在不同的公司,有两种职业发展路径:
(1)技术-产品路线:
网页设计→高级网页设计师→UI→UE→产品策划→产品经理→产品总监
(2)技术-运营路线:
网页设计→高级网页设计师→SEO→SEM→运营主管→运营经理→运营总监
可以看出,此人前期是以网页设计技能作为切入点,但后期随着工作的深入,不断寻找和兴趣及工作岗位的切入点,会get策划、运营、引擎搜索和产品方面的技能,最后到达管理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高级管理者。
3.在不同行业、相同岗位上求不断发展---技能专攻型。此种职业发展路径广泛见诸于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原因包括且不限创业公司的寿命短导致人员流动性大、行业间经验的可转移性强和互联网时代对于从业者复合技能的要求高。如孟醒,人称“雕爷”,做过讲师和作家, 先后创立“薛蟠烤串”、“阿芙精油”、“雕爷牛腩”、“河狸家”等9个品牌,横跨教育、餐饮、美妆行业,行业跨度之大令人咋舌,他对品牌运作的熟稔,使他这几份事业、这几个品牌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就。当然,这个类型的代表性人物还有“三节课”的发起者、运营界的大牛---黄有璨,他选择横向的去了解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运营逻辑,在不同的行业中去接手不同的运营项目。
4.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求不断发展---职业生涯变换型。此种职业发展路径风险极高,一般人可不要轻易尝试,但正所谓“高风险高收益”,要是转身成功,那收益也是“刚刚”滴!比如,年轻人喜欢的网络连续剧《万万没想到》,它是由一个自称“叫兽易小星”的奇男子导演的。“叫兽” 自2006年从长沙理工大学毕业后,按部就班的从事了本专业的对口工作---加入了路桥公司做监理工程师。然而,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在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摄像头之后他开始把自己打游戏的过程录下,配上解说,放在网络上,没料到竟引起了关注。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
2011年他和来自土豆的范钧、柏忠春一起成立了影视公司万合天宜;
2015年12月,第一部电影《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全国上映;
2016年3月8日,在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中排名第6名。
此刻,乔帮主的话再次在耳边响起:
要有勇气追随心声,听从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其他事情都是其次的。
5.在同一行业、同一公司中求不断发展---事业人才(相同岗位)和职业经理人才(不同岗位)。实际上,这两种职业发展路径属于前面提及的职业生涯丰富型和类种专攻性型种的特殊情形,都是在同一公司里完成自己的职业成长。不同的是,前者一直专注于同一岗位的锤炼,终极目标是成为某一项技能/细分领域的大师级管理人才,后者则是在同一公司的不同岗位间轮岗,以期达到对公司内部各环节事务的熟悉,培养全局性视野,终极目标是成为CEO(首席执行官),掌管整个公司的运转。
老实说,当前的时代,这种忠心耿耿、一直在同一个企业做的员工实在太少了,要不到达一定瓶颈后出来单干,要不公司没有这么长的寿命。总之,这类情形实在太少!
写在最后
中国古人讲“内圣外王”, 意思是说:作为人,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以达到一种崇高的人生状态;“外王”是从事政治实践及其它社会事务,以建功立业。只有内在强大无比了,才能建立外在的不朽功业。其实,放在职业发展里讲,就是“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了。
“内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兴趣、天赋、能力及动机等内在的、不易被人所察觉的特质,受内外部的影响,它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而且是连续性的,不会有间断;而“外职业生涯”是指人的职位、社会角色、薪资等外显境况,它受内职业生涯的影响,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极不稳定。
我们初出茅庐,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常常看中的是薪资待遇、工作是否轻松、是否体面等外职业生涯的发展,而较少的关注是否能得到技能和品性方面成长、是否有足够可支配时间学习等内职业生涯的发展。然而,这些外在的因素极易发生变动,而且在你内功不好、不足以匹配相应的外职业生涯的情况下,这种能力和野心的不匹配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困扰。所以,在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时候,不要太在意薪资、舒适这些眼前利益,而要把目光放长远,以期在最短时间内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就像杨澜所说:
你唯一能把握的是成长~
同时,不管我们做出何种选择,都会像那位上文所提及的老师那样,你的某些东西永远铭刻在了你的身体和记忆里,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难以改变,最终带领你走向终极目标的不是别的,就在这些永远不会改变的东西!